過去幾天發生的事件顯示,帝國主義對俄羅斯軍事升級進入新階段,以及帝國主義正在準備推進第三次世界大戰。週四在布魯塞爾所舉行的歐洲高峰會(The European Council,EUCO),以及週五在倫敦所舉行的所謂「意願聯盟」(the Coalition of the Willing )會議,並非普通的外交會議,而是戰爭高峰會。會議中共同批准了新的製裁措施、對烏克蘭的進一步軍事援助,以及一份名為《2030年防務準備路線圖》的計畫,其中制定一項5年計畫,以推動整個歐洲的軍事化。
華盛頓同時加強直接介入的力道。川普政府取消了烏克蘭使用西方遠程飛彈的關鍵限制,使得基輔能夠深入打擊俄羅斯境內。烏克蘭於週二使用英國所提供的「風暴之影」(Storm Shadow)巡弋飛彈,襲擊俄國布良斯克(Bryansk)一家生產炸藥與火箭燃料的工廠。烏克蘭參謀總部慶祝這項「成功打擊」。這類行動有可能引發北約國家與俄羅斯之間的公開對抗,並可能迅速升級為核戰。
美國及其歐洲盟友正蓄意升級衝突。華盛頓與倫敦皆宣布,製裁俄羅斯最大的石油與天然氣生產商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與盧克石油公司(Lukoil),而歐盟則是同意加強自身的經濟戰。在布魯塞爾所舉行的高峰會決定:擴大軍民兩用產品的出口禁令,限制俄羅斯進入歐洲資本市場,禁止117艘俄羅斯「影子艦隊」(shadow fleet)船隻停靠歐盟港口,並就俄羅斯外交官實施新的旅行與財務限制。歐盟將於2027年全面禁止進口俄羅斯液化天然氣,較原定計畫,提早1年。
歐盟更具挑釁性的作為則是以先前所扣押、所凍結俄羅斯央行的資產,為烏克蘭提供武器的資金。儘管比利時提出了法律上的反對意見,但歐洲高峰會指示歐盟執委會「盡快提出提案」。這無異於國際竊盜,這類帝國主義的掠奪,向地球上所有國家發出訊號:如果他們的央行儲備與西方利益相互衝突,就不安全。
歐洲高峰會就烏克蘭問題的聲明宣稱,歐盟自2022年以來已提供了1,775億歐元,並「承諾滿足烏克蘭2026年至2027年的緊急資金需求,包括該國軍事與國防需求」。 隨後還將提供數千億歐元的援助。
高峰會期間發布的《2030年防務準備路線圖》明確指出了這筆資金的用途。路線圖開篇即聲明:
國防戰備意味著發展與獲得現代戰爭所必須的能力。這意味,確保歐洲擁有一個能夠賦予自身戰略優勢,與必要獨立性的國防工業基礎。這也意味,準備好在關鍵時刻,實現尖端創新與快速的大規模生產。
這是歐洲戰爭經濟的藍圖,整合動員工業、金融與技術等力量,用於大規模軍備。路線圖指出:「加快步伐、加大力度的必要性,這反映了當今日益加劇的危險。」
路線圖視俄羅斯為主要敵人,並被稱為「可預見的未來對歐洲安全的持續威脅」,然而該文件的範圍卻是針對全球:
歐洲的準備必須建立於更廣泛的全球背景,採取360度全方位的方式。 ……我們不能視而不見來自世界其他地區的威脅,從加薩與中東,乃至於非洲的幾場潛在衝突或公開衝突,從亞太地區日益緊張的局勢到北極地區。
換言之,歐盟正在為全球戰爭做準備,以使自身獨立於美國追求其經濟與地緣戰略利益。歐盟明確指出,「傳統盟友與夥伴正使重點轉向世界其他地區」,並得出結論:「歐洲的防禦態勢與能力必須……為未來的戰場做好準備,方能適應戰爭性質的變化。」
路線圖所設定的量化目標堪比1930年代的重整軍備計畫。它慶祝歐洲國防開支從2021年的2,180億歐元,持續增加到2025年的3,920億歐元,並呼籲使軍事支出加速成長。根據「重整歐洲」(ReArm Europe)議程,歐洲將經由新的融資機制,例如歐洲安全行動(Security Action for Europe,SAFE)政策工具,,動用高達8,000億歐元,以增加軍備。北約高峰會於今年6月承諾在2035年實現國防開支佔GDP 3.5%的目標,如此一來,每年必須至少額外投入2,880億歐元。
這些天文數字的資金只能經由殘酷的撙節政策、摧毀社會計畫,以及掠奪公共資金方能籌集。歐盟文件解釋道,「國防準備」不僅需要資金與武器,還需要整個歐洲大陸為戰爭而重組。在「邁向歐盟範圍的軍事機動區」一節中,該文件提出:
「我們到2027年底,將建立一個覆蓋整個歐盟的軍事機動區,制定統一的規則與程序,並建立一個由陸地走廊、機場、海港與支援設施組成的網絡,確保在與北約的密切協調下,在歐盟範圍內暢通無阻地運輸部隊、軍事裝備。」
它的目標是轉化歐洲成為一個單一戰場,一個整合的後勤區,部隊與裝甲部隊可以從波羅的海,自由調動到黑海。民用基礎設施正在服從軍事需求。諸如在漢堡所舉行的「紅色風暴布拉沃」(Red Storm Bravo)演習,演練調動數萬北約部隊,以及部署士兵鎮壓反戰示威者,這些演習已經顯預這種軍事化的國內層面:鎮壓國內反對勢力。
德國正處於這項轉型的前沿。在綠黨與左翼黨的支持下,執政聯盟已製定了數兆歐元的重整軍備架構。該國於2025年的國防預算總額為865億歐元,此一金額超過二戰結束以來的任何時期,預計到2029年將增加到1,500億歐元以上,約佔GDP的3.5%。如果納入基礎設施「軍事準備」支出,戰爭相關支出總額將達到GDP的5%,即每年約2,150億歐元。
德國正在設立數以萬計的軍事與文職職務,並恢復徵兵制度。德國更將浥注數十億資金生產戰鬥機、運輸直升機、新型坦克、裝甲車、軍艦、無人機、導彈系統 ,乃至於專門的太空司令部。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公開宣示,他的目標是使德國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常規軍隊」。
這些政策令人回想起1930年代德國帝國主義的備戰,當時,為了重新武裝自身、奪取世界霸權,資產階級不得不建立法西斯政權,摧毀民主權利,鎮壓工人階級。同樣的邏輯現今再次上演。在歐洲各地,統治菁英正在培養法西斯勢力,從英國的法拉奇(Nigel Farage)、法國的勒龐(Marine Le Pen)、義大利的梅洛尼(Giorgia Meloni),以及德國的德國選擇黨(Alternative for Germany),統治菁英正以壓制社會憤怒,為戰爭做準備。
客觀趨勢顯而易見。歐盟、北約與軍火工業整合成一個協調的戰爭機器,此事與走向專制統治息息相關。資產階級侵犯民主權利、定罪加薩種族滅絕抗議活動,以及軍事化警察之舉,都反映了統治階級恐懼民眾的大規模反抗。
驅使帝國主義走向戰爭的矛盾,尤其是資本主義體制的深刻危機,在此同時也造成革命動盪的條件。為軍備擴張籌措資金而重新分配的巨額財富、生活水平的崩潰,以及日益加劇的核武毀滅威脅,都將激起整個工人階級的反抗。美國有超過700萬人於10月18日加入「無國王」抗議活動,反對川普的法西斯政策。在歐洲,希臘、 比利時、義大利、 荷蘭和 法國等地爆發了反對撙節政策與軍國主義的罷工與示威。這些都是階級鬥爭在全球範圍內爆發性復甦的徵兆。
但自發性的反對並不夠。它必須以自覺的政治綱領為武裝,使反戰、反獨裁的鬥爭與反對戰爭、反對獨裁的根源,即反對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的鬥爭聯繫起來。第四國際國際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ICFI)於2016年的聲明《社會主義與反戰鬥爭》中,闡述瞭如今亟待解決的原則:
- 反戰鬥爭必須以工人階級為基礎,工人階級是社會中偉大的革命力量,它團結了人民中一切進步分子。
- 新的反戰運動必須是反對資本主義與走向社會主義,因為除了結束金融資本的獨裁統治,以及結束作為軍國主義與戰爭根本原因的經濟制度的鬥爭之外,不可能有任何嚴肅的反戰鬥爭。
- 因此,新的反戰運動必須完全、明確地獨立於並敵視所有資本家階級的政黨與組織。
- 新的反戰運動首先必須是國際性的,動員工人階級的巨大力量,在全球統一的反帝國主義鬥爭中發揮作用。
歐洲乃至全世界的工人、青年與知識分子所面臨的任務非常明確:在每個工作場域與社區建立獨立的基層委員會,使自身的鬥爭可以跨越國界,並相互聯繫,並在爭取社會主義的鬥爭中發展一支自覺的革命領導力量,即社會主義平等黨,本黨為第四國際國際委員會的分支。只有推翻資本主義制度,並以歐洲社會主義聯合國(The United Socialist States of the Europe)取而代之,成為社會主義世界聯邦的一部分,在這個聯邦中,地球資源將被理性、民主地用於人類需求,而非牟利,唯有如此,人類方能避免世界大戰的浩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