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總統於週四(10月30日)宣布恢復美國核武試驗,這是美國為因應第三次世界大戰而解除所有殘存限制的最新舉措。世界上所有國家皆已正式禁止核武試爆,此舉使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允許試爆核武的國家。
核武試爆除了向大氣散播致命輻射與污染地下水,還被普遍認為是一種大規模的升級行為,無論是由於誤判,還是蓄意挑釁,都會擴大核戰的可能性。
在美蘇的古巴飛彈危機將兩國推向核戰邊緣一年後,甘迺迪政府於1963年談判達成了《部分禁止核武試驗條約》(the Partial Nuclear Test Ban Treaty),該條約禁止除地下核試驗以外的所有核試驗。蘇聯解體後,老布希總統於1992年逕行宣佈禁止核武試爆。
在核武試爆被禁止之前的幾十年裡,核武國家進行了超過2,000次核爆,其中超過半數是由美國所進行。這些試驗使美國西部與整個南太平洋地區的居民患病,並使整個地區不適合居住。
川普在韓國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就持續不斷的中美貿易戰進行磋商前夕,宣布了這項消息。川普利用美國的核武庫來維護美國帝國主義在世界舞台上的掠奪性利益,並以核戰的威脅恐嚇全人類。
美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核子計劃,它的核武開支是俄羅斯與中國總和的兩倍。美國也是唯一一個動用核武的國家,美國在二戰末期,為了威懾蘇聯,大規模地屠殺廣島與長崎的平民。
美國媒體在報導川普的聲明時,並未提供任何歷史背景或先例。但事實上,此事絕非一時興起之舉,美國軍方策劃者至少從2020年起就持續積極討論恢復核武試爆之事。
川普在宣布此事的貼文中,明確地使核武試爆處於美國長年來持續擴充核武庫的脈絡中。他寫道:「美國所擁有的核武,遠多於任何其他國家。這包括全面更新與改造現有武器,都是在我的首次總統任期內所完成。」
他補述道:「我已指示戰爭部開始以對等原則測試我國核武。此項程序將立即啟動。」
不過,川普的貼文僅揭露了部分真相。他所吹噓的核武擴張計畫,實則始於歐巴馬政府時期,並在川普首任任期、拜登任期,乃至現今川普第二任持續推進。這項絕大多數美國民眾並不知情的核武擴張計畫,是由在兩黨全力支持而推動,並耗資逾一兆美元。
《紐約時報》曾於1年前刊載深度專題報導,揭露這項旨在「讓美國重返核武強權」的秘密計畫,經由打造「適合動盪新核武時代的現代化核武庫」來實現目標。
《紐約時報》寫道,「若你不住在潛艇焊接廠,或飛彈井挖掘現場,你很可能渾然不知這些工程正在進行,」「除了國會聽證會、戰略文件以及龐大支出外,聯邦政府對這項計畫幾乎並未公開說明。社會上更未出現重大辯論。這些耗資數十億美元的計畫,正在無聲無息地推動。」
自從那篇文章發表以來的一年裡,美國的大規模核武庫建設,及其背後的集體沉默,仍在持續。國會於去年12月批准8,950億美元的《國防授權法案》(the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NDAA),這是人類歷史上所有國家中,規模最大的軍事預算,其中包括創紀錄的核武現代化資金。
川普今年1月宣布,美國將「立即開始建造最先進的鐵穹飛彈防禦系統」。然而,這個所謂的「金穹」並非防禦措施,反而會助長白宮以先發制人的核武打擊,威脅其他國家,因為導彈防禦系統本應保護美國免受報復。
作為美國持續核武庫建設的一部分,川普政府一直試圖取消使用核武的一切限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國於2019年8月退出《中程導彈條約》(the 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而這同樣是由川普所領導。
川普於2018 年 10 月宣布,美國將退出該條約,俄羅斯總統普丁對此表示,俄羅斯將著手研發一系列新的核武運載工具,包括名為「海神」的水下無人潛航機,與名為「海燕」的新型遠程巡航飛彈。
俄羅斯最近測試這兩種系統的運載裝置,但並未測試核武彈頭的負載,川普利用此事,藉機宣布了籌劃已久、討論已久的美國核試驗恢復計劃。
美國退出《中程導彈條約》後,已開始在可打擊俄羅斯與中國的地點部署先前受該條約所禁止的核武,美國戰爭部擴大了自身精確打擊飛彈的射程,並投入數億美元研發一種名為SLCM-N的新型海基巡弋核彈。
烏克蘭身為北約的代理人,在俄羅斯境內發動直接攻擊,同時又推進先前受《中程導彈條約》所禁止的彈道飛彈與巡弋飛彈的研發。《華爾街日報》於本月報導指稱,「川普政府取消烏克蘭使用西方盟國所提供的部分遠程導彈的關鍵限制」,使得烏克蘭得以於本月,動用英國所提供的「風暴之影」(Storm Shadow)導彈,攻擊俄羅斯南部城市布良斯克(Bryansk)。
川普於本月初證實,他正在考慮向烏克蘭派遣戰斧飛彈。針對川普的威脅,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評論道:「在飛行中,根本無法區分核子戰斧飛彈與常規戰斧飛彈。」戰斧飛彈長期以來都具備運載核子彈頭的能力。
在俄羅斯與中國邊境部署短程核武、由北約所供應的遠程武器轟炸俄羅斯城市,以及重啟核試驗之間,使得全球處於核戰一觸即發的狀態。
每當半官方的北約盟友烏克蘭發射一枚「常規」飛彈,或當美國受命於川普這個所謂「瘋子理論」的全球首席實踐者執行臨時核武試驗,俄羅斯與中國的戰略規劃者便得自我提問:「我們是否正遭受核攻擊?」
美國的邊緣政策(Brinkmanship)雖然旨在迫使俄羅斯與中國屈服,但可能引發大規模的局勢升級,造成無法估量的後果。
帝國主義軍國主義的興起,以及美國工人階級所受到的壓制,日益加劇,兩者密不可分。川普宣布美國將恢復核武試爆,而就在幾天後,美國政府計劃停止撥款發放食物券,這會使數千萬美國人在感恩節與聖誕節假期前夕失去至關重要的生命線。
這兩件事之間息息相關。與民主黨結盟的布魯金斯學會(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於本月發表聲明,代表民主黨與共和黨共同支持的政策,呼籲「制定一項全社會韌性戰略,充分利用所有可用的公共與私人工具:在全面戰爭時代做出全面防禦」。
二戰期間由德國軍事領導人開創的總體戰理論(total war ),在納粹政權下被奉為國家理論,主張整個社會服從於戰爭,以國家軍事勝利的名義要求工人階級做出「犧牲」。
在「總體戰」理論的指導下,納粹德國的領導人為德國人民帶來災難,就像他們在東歐發動種族滅絕戰爭一樣。川普如今代表整個美國寡頭政治集團,他視納粹政權為典範,不僅用於在美國建立獨裁政權,也用於在全球發動軍事暴力。
統治階級使壓制國內對工人階級,以及國外的軍事升級,兩相結合。工人階級必須做出回應,使捍衛自身社會經濟權利,以及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鬥爭,兩者相互結合。本月初的「無國王」集會顯示,民眾普遍反對川普政府的獨裁與撙節政策。這種反對必須發展成為工人階級運動,使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鬥爭,以及反對資本主義、爭取社會主義的鬥爭連結起來。
